關乎愛爾蘭:2024音樂劇《Once, 愛是唯一》


圖1:場外看板,現場拍攝。

本次北上自助遊第二日,則前往位於臺北士林區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觀賞音樂劇《Once, 愛是唯一》。演出中,喜歡愛爾蘭民謠作為基調,結合些許英倫搖滾。劇中的音樂有做改編,相當好聽(原版詞曲大部分由電影演出的男主角Glen Hansard及女主角Markéta Irglová創作)。搭配敘事橋段,若僅聽歌曲,也有深刻感觸,例如〈Falling Slowly〉 (含Reprise)、〈If You Want Me〉,以及〈Gold〉。音樂劇演員除了戲劇演出,各個唱功優,包含人聲(A cappella)、合聲、主唱、領唱、副唱等,同時需配合舞蹈展現,並肩負樂器演奏,當中有吉他、鋼琴、小提琴、大提琴、曼陀林、手風琴、爵士鼓等,每位都是斜槓職人。

劇中場景的部分,有幾個特色。首先,舞台呈現的背景不變,但舞台的整體空間會隨著劇情而轉換為該情節的敘事空間。這種不需特別換景、換道具,進而使觀眾身入其境,考驗著戲劇執導、聲響及演出效果到位之程度。演出中的換場也賦予了愛爾蘭風格的音樂性。當上一個場景,轉換至下一場景敘事時,這個間隙卻自然地引入樂手合體表演,期間領唱著愛爾蘭民謠風格的樂曲,再接續至下一敘事場景。如此形式,猶如結合影像敘事的剪接手法,也呼應本劇演出,可不需透過傳統方式:借助燈暗再燈亮,向觀眾表示結束後銜接著下一場景。

除了場景敘事有其特色,本劇也巧妙地帶入愛爾蘭文化的認同議題。劇中提及了愛爾蘭文化相關的大師,筆者較有印象的是愛爾蘭樂團U2主唱─Bono,以及文學家 James Joyce。不過,追尋這些有名氣的大師們不是重點,反而是先從自己對於國家的文化認同出發。開場第一幕,女主角Girl主動問男主角Guy:(印象中)「你喜歡自己身為愛爾蘭人嗎?」Guy沒有特別回應,他或許賭氣地認為自己準備要放棄音樂,現實只會拖垮夢想。Girl藉著愛爾蘭文化的認同,暗指Guy:你其實喜歡音樂,為何放棄本身熱愛的事物?對應至:你其實是愛爾蘭人,為什麼要放棄你原有的本質?因此,Girl才會問:「你喜歡自己身為愛爾蘭人嗎?」也對應至:你喜歡創作音樂的自己嗎?此外,劇中第二幕,為了成功辦理貸款,Girl和Guy必須說服Bank manager。Girl最後問Bank manager:「身為愛爾蘭人,是否感到榮幸?」Bank manager本不做回應,覺得這是私人問題,即使對國家有偏見,但被逼問至最後,他開始變得嚴肅、真心認為,身為愛爾蘭人,自己其實是驕傲的。Guy和Bank manager的反應些微相似卻有細微差異,猶如隱約提醒著觀眾:如果你是劇中的當事者,除了表述自己熱愛的事物,對於國家文化的認同(尤其身為歷史上被殖民國),能否也有相對的理解與體認。劇中Girl的問法或許看似輕言,然而這個課題彷彿已蘊藏在多數人心中,難以隨口、輕易道出。對於臺灣觀眾,有著相似體悟。

本劇更從國家認同延伸至探討族群之間的合群問題。第二幕當中,藉由樂團的排練情景即能觀察。樂團團員的角色,其實來自各個不同背景。由於來自各方,難免形成各自擁護既定觀念,以致排練過程中產生爭執。即便如此,團員角色們最終也學習適時放下自我成見、相互妥協。劇中演著怎麼與他人及群體合作,其實也暗示,人與人的關係,無論是感情方面,或是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之間,我們總會遇到無法融入群體的實際課題;有時,它像是一條漫長的修行道路,觀眾得以自省思索。

圖2:演出結束,謝幕時拍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