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之間再探美國作家海明威、費茲傑羅及福克納:《群星閃耀—美國及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特展》(Shining Stars of Modernism─American and Taiwan Literature)

圖:現場拍攝

2024新春之大年初三,筆者去看了由國立臺灣文學館及美國在臺協會高雄分處合作辦理的《群星閃耀—美國及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特展》(Shining Stars of Modernism─American and Taiwan Literature)。本次展覽聚焦於三位美國作家─費茲傑羅(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1940)、福克納(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1897-1962)及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的生平介紹與經典作品,帶出美國現代主義思潮的引進如何於戰後影響著臺灣早期的作家及其著作。

展覽規模不大,但策畫得相當精緻。開場的歷史年表別有用心,脈絡梳理細緻又清楚,不只記錄著年代時間軸,民眾將整隻手貼近,面板會有觸控反應,可投射出經典文學作品的內容想像及聲響,非常有互動性!此外,也有設置費茲傑羅與海明威相互通信的聲音情境,那區置放了兩台打字機,一走近猶如時光倒流,栽入了兩人私密的互通聲道。以往常透過經典作品及網路資料來瞭解作者,較為侷限。然而,走入這場展覽,著實讓筆者更加認識這三位美國現代主義作家隱藏的可能特質。

首先,海明威的部分,在展覽中特別強調他身為戰地記者的豐富背景,使他創作出如電報寫法的文學敘事,讀來簡潔有力,風格獨具。其中,他認為小說的呈現方式,可透過「冰山理論」實踐,也就是說,小說的文字內容如海面上的冰山,比例當中有十分之一呈現具體可見的文字描繪,其餘的十分之九則由海面覆蓋,需讀者心神領會。這激發文學形式的創新,不只彰顯現代主義風格,也很有海明威的自我特色。海明威的冰山理論說法深得我心,因為它不限於文學創作,對許多跨域創作者來說,可依據不同作品及情境適時調整比例。若將冰山理論運用在詩作或中英歌詞的意境也相當合適,那種時而留白的文字敘述,激發想像空間,無聲勝有聲。展覽間呈現的海明威經典作品《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在多數人眼中應相當熟悉,筆下的老漁夫展現了堅毅不拔、不屈不撓的性格,回想起那句深刻的名言“But a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如此性格之人,其實和作者海明威本人幾分神似。藉由這次展覽,發現海明威儘管多才多藝,飽受風霜,情史與身體力行之經歷豐富,卻也相當獨樹一格。另兩位,一個常為美國南方抱不平,另一個成名前常為生計困頓,但海明威猶如那位屹立不搖的磐石,終究為的,是自己。那孑然一身的氣魄,旁人或許難以觸及體會,而他的內在,卻是如此豐盈。

展覽除了介紹性格大哥海明威,也引入美國作家費茲傑羅,尤其是他的1920年代經典名作《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看展時更能領悟費茲傑羅何其鋒利地運用敘事者的觀點。身為作者的費茲傑羅藉老兵Nick的角度訴說著這悲劇故事,呈現美國夢背後的矛盾與幻滅。展區的前半部,感覺著重於大眾對費茲傑羅浪漫情懷的想像,接續至展場間的大幕投影時,營造了一幕美好的幻覺,它映照著《大亨小傳》故事中,眾人在Gatsby的豪宅欣喜狂歡,人生的享樂程度好似已達顛峰。但走過投影的這一區,便開始提及《大亨小傳》小說開頭的段落:“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on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讀完的此刻,發現作者費茲傑羅並沒有想像中的才氣浪漫,或許因為生活上時常面臨各種財務困頓及飽受戲劇性的人生經歷,他筆下創造出的敘事者顯得相當入世,小說中的這句話聽似日常,不以為意,卻關鍵地由Nick脫口而出。這幕不禁讓人回想起《大亨小傳》電影故事中,Gatsby內心對女主角Daisy那自以為用心/金打造的深情,電影中的Gatsby被刻劃得異常浪漫。對比之下,費茲傑羅借助角色Nick提出的口吻,聽來如當頭棒喝,似乎得以輕易擊垮Gatsby一生擁護的信念,確實有些殘酷呢。

福克納,算是筆者覺得最有反差萌的吧。他在教科書中的定位正是美國南方的作家,這貢獻確實無庸置疑。為種族問題喉舌,讓筆者以為福克納為人態度認真、嚴肅且難以接近。福克納的作品與美國南方切身相關,甚至以南方在地的語言敘說,總不免招致種族政治碰撞,與價值觀不合的人相互牴觸吧。不過,相當難得的是,這場展覽展出了他的手稿,尤其是畫給他的女兒的飛行機圖樣,有些童趣!除了手稿,展場也置入福克納生前現場公開演講的錄音檔,並貼心附上講稿供民眾詳細閱覽,演講內容提到他為何決定當作家,如何給予年輕後輩一些建議等多樣議題…這些議題聽來仍嚴肅了點,不過聽著福克納的錄音檔,感到他非常親民,彷彿他就在身旁,自然且真誠的與您相談,並且以幽默的口吻對答,顛覆常人三觀,讓人會心一笑,當中則蘊含著他的人生智慧,筆者甚至覺得他提出的想法至今仍相當受用。

參展前,以為鍾愛的是費茲傑羅;參展後,卻對福克納好感倍增。最為欣賞的,仍是那位堅如磐石的海明威,感到他真正活出自己!

不過,話說回來,身為臺灣人,筆者承認自己對臺灣早期的作家瞭解不多。常聽過的本土作家如李喬、白先勇。透過這場展覽,多認識了其他本土作家,也驚艷於當時在臺灣也有相關刊物的產出。看到早期臺灣作家如何引介西方的現代主義觀點及方法,訴說屬於他們自己或臺灣的故事,內心相當雀躍。

展覽中也深刻見識了美國現代主義的影響力如何擴及當時整個社會時代思潮的湧現與轉變,在臺灣較傾向反共而推向民主思想的脈絡。隨著時代變遷,藉由民主文化為基底,也期盼能延展至其他跨域方向,進而讓許多作品能發展成更多元,屬於臺灣獨有的現代主義風貌。這次展覽推出的這三位現代主義美國作家各有其風格,彷彿組了一個美國文學男團。希望有機會能再推出不同的組合。

最後,想以展場中的此句,與夥伴們共勉:
“You cannot swim for new horizons until you have courage to lose sight of the shore.” ― William Faulkner, The Mansion

  • 展出|《群星閃耀—美國及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特展》(Shining Stars of Modernism─American and Taiwan Literature)
  • 參展|2024.02.12 (Mon.)
  •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

留言